每校均建设了视力监测室,通过财政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大校医和保健教师招聘力度、配备体检设备等方式,指导基层开展日常近视检测筛查;将校园原有的灯具更换为LED护眼灯,提升照度、降低频闪,并按照学生不同身高配备可调节桌椅;开展社区医疗机构向辖区内学校派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定新建学校建设一间近视防控教室……近年来,为做好全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合肥市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挂帅,通过加强检查、优化用眼环境、建立健康档案等实招,切实守护全市儿童青少年“亮眼”。
“照明灯是护眼的,座椅是可调节的,根据学生的身高,高低都能调整”。走进合肥市和平小学,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窗台下一排绿植,都是守护学生视力健康的“小卫士”。
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待在教室的时间很长,合肥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用于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投入资金3701.787万元,按照学生不同身高配备可调节桌椅10.648万张,可调节桌椅数量占比88.73%;投入财政6905.5704万元完成9447间教室光环境改造;投入310万元用于保障学校医务室正常运转。
此外,合肥市建成的中小学、幼儿园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严格执行国家对教材、作业簿册、试卷在纸张厚度、字体、字号、行空等相关的强制性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保护视力健康,重在预防。为此,合肥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双减”工作定期推进机制的通知》《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时间,同时将“课外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1小时”作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规范开展2次眼保健操,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作为落实防控的主阵地,合肥市将近视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各校均全面开足开好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通过团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近视防控手抄报、近视防控黑板报评比、近视防控知识竞赛等近视防控活动,积极利用学校校园网、宣传栏、班级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对学生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引导学校、家庭、学生和社会重视近视防控,营造良好氛围。
“儿童青少年只要参加健康体检,其中眼保健和视力检查都是必检项目,我们在这个健康检查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眼保健档案”。该教育局负责人说,为掌握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成效,合肥市依托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0~6岁儿童眼健康数据库,依托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情况检测系统,建立学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数据库,系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开展近视防控大数据检测,指导科学防控近视。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市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99.82%,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将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和降低儿童近视率作为对县(区)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必考项目,逐年加大分值,从而压实防控责任。并通过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项目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对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了解到的学生视力状况和问题,在绿色评价综合报告中形成意见建议,实行素质教育评价导向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