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一贯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五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确立了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原则,青少年运动促进体质健康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和支撑。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出台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校内外体育健身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021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围绕青少年近视等问题在部分省份开展体育干预试点,覆盖近3万名学生。经过体育干预,试点地区青少年视力不良率显著降低,并在上海等5省市推动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开展面向包括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运动促进健康和体育科普服务。
制作“近视防控”“脊柱健康”等干预健康操,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出版《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指南》等系列科普读物22册。
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云科普”平台,开展科普动画短视频展播和专家直播科普活动,覆盖量超过3.45亿人次。
联合教育部等5部门开展全国“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推动各地广泛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赛事活动。3年来,参与活动青少年超过1亿人次。2023年组织部分高校的9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8省(区)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为农村边远地区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体育教学与赛事活动。
近5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投入136亿元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配置适宜青少年使用的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设施。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2023—2025年)。补助140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2491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持续拓展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场地。
今后,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在加大政策研制和督导力度、落实体教融合要求、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持续推进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科普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履行体育部门职责。
2018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市场监管,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近年来,印发了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行动方案》《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提出落实举措,细化责任分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监管。同时,配合教育部、卫健委每年对各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压实压紧责任。
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累计检查眼镜制配场所12.75万家,眼镜制配计量器具39.89万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2.14万台;组织开展眼镜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处理。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
部署开展执法稽查工作。将儿童用品纳入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工作要点,每年部署开展质量、计量、认证领域执法稽查工作。
开展涉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共办结相关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案件313件,罚没款677万元,曝光典型案件35件。
严厉打击使用误导性表述对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共查处相关案件68件,罚没金额292万元。
一是开展近视防控标准化工作。成立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验配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夯实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基础。批准发布了《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和《眼科光学模板》等多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二是开展近视防控认证工作。指导成立全国视觉健康近视防控认证联盟,开展读写台灯、眼视光产品等认证工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科学预防青少年近视,需要让孩子们这么做》等多项消费提示,同时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视频等平台,提醒家长和孩子们如何科学有效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部署要求,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在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支持和引导相关认证机构大力推广眼视光产品及验光配镜服务认证、加强对防治青少年近视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习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坚持全方位协同、全流程管理,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省级改革示范区。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近视防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教育、卫生健康、体育等部门组成的省级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工作体系,统筹指导近视防控工作。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和近视防控推进计划、省级改革示范区创建方案等系列法规文件,明确了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强化督导考核,将近视防控水平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对学生近视率连续两年上升的市县政府降低一个评价等次,倒逼防控责任落实。
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投资248.14亿元,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与提升工程,为3233所薄弱学校改造升级采光照明条件。投入专项资金9.06亿元,为13.51万间教室安装护眼灯,配置护眼黑板11.83万块、可调节课桌椅162.11万套,惠及中小学生600余万人。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支持各地以改善视觉环境为重点探索近视防控有效经验模式。
山东省组建了省市县近视防控宣讲团,由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医疗机构专家、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大学生、家长等担任宣讲团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宣讲5800余次,300余万名师生家长听取宣讲;编写制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系列丛书、规范写字挂图和动画视频,组织中小学生到眼科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实践研学,在山东教育装备博览会设立近视防控展专区,参展超过20万人;推动区域近视防控经验交流互鉴,发起并承办首届沿黄河九省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论坛;制作《新课堂·健康校园》电视节目,累计播出近百期,受众超过1000万人次。
健全筛查建档机制,全省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7.29%,中小学生每学期进行2次视力筛查,实现全省1482万名中小学生100%建立电子视力档案。精准有效预警预防,根据筛查结果,针对不同近视发展阶段学生,形成风险等级报告并反馈至师生家长,指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推广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视觉追踪类运动项目,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做好科学矫治工作,组织编写《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防控诊疗指南》,是全国首批由3个一级学会共同发布的近视防控诊疗指南。依托全省107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积极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培养各级技术骨干5万余人。
海南省近年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2年,海南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分别为48.29%、44.87%、41.57%、39.23%、32.45%,下降幅度始终在全国保持前列。
海南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推动“双减”工作,大力推行“阳光快乐”教育,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政府参照成立当地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海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近视防控工作指南和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总体目标和市县、部门、家庭、学校、学生的具体责任。
海南省坚持把视觉环境改善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学校视觉环境改善,连续6年将呵护好孩子们的明眸“视”界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不断加大条件保障投入力度。
2018年以来,已累计为162万人次中小学生定期开展眼疾病筛查,做到及时干预矫正。近3年累计投入1.1亿元。2022年为全省中小学分区域配备418套视力监测设备,培训3257名校医等工作人员。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改造1万余间中学教室照明,推动实现全省中学教室全部达到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省委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海南省建立了21个部门组成的省级“双减”专门协调机制。构建“1+N”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校内“三提高”与校外“三限制”,将原有863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减少至68个。应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的管理监测,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
通过编写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制作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动画宣传片、组织专家开展针对性宣讲等方式,推进视力健康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家校共治的宣传引导工作格局。
5年来,海南省在完善制度、部门联动、试点推进、改善视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但仍需要继续努力,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武汉市深入贯彻习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围绕“破难题、建体系、创经验、当示范、做推广”工作要求,高标准建设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有效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武汉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卫健、科技、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发《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区、校绩效考核,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落地落实。
近年来,武汉市充分发挥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作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视力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等基本公益服务。组建区级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站,为学校开展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建设220个智慧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为在校学生提供视力自测和健康素养自我评价,形成学校自主管理工作新常态。
近年来,武汉市开发视力健康智慧化管理平台,对学生视力、阳光运动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为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形成动态、完整的监测数据。通过平台实时推送区、校、班级《学生视力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促使各方优化日常近视防控工作,并为考核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开放孩子视力监测数据、眼屈光发育趋势和个性化干预建议,推动家长参与孩子近视防控。
武汉市组建了由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组成的视力健康宣讲团,多方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每年联合电视台播放学生与家长视力健康课,共计1000多万人次收听收看。每年举办“乒视力”“羽视力”等体育赛事,开展阳光大课间,做好眼保健操,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学生眼睛得到放松和休息。选拔班级“学生视保员”,配合班主任对学生用眼行为、坐姿、眼保健操等进行监督管理。
组建由公共卫生、教育管理和眼视光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评估与培训。大力推进近视防控科学研究,获得国家专利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系列读本。受教育部委托制定《学校视力健康管理基本工作规范》,制发《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在省内外多个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温州市于2018年8月在全国率先启动“明眸皓齿”工程。5年来,温州市创新打出近视综合防控“组合拳”,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教医协同、五方协作、家校联动”的近视防控“温州模式”。
一是先行先试。率先实施“明眸皓齿”工程,连续5年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专业优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近视综合防控“温州经验”。全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从2018年的54.5%降到2022年的49.88%。
二是示范引领。2021年5月,温州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印发了《关于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推广至全国,统一开展每年四次学生视力监测。
三是科普推广。创新实施“科普基地+志愿队伍”眼健康科普模式,牵头成立全国眼健康科普馆联盟、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在全国指导建设40余家眼健康科普馆,吸引71家高校加入联盟,受益人数过亿。
四是科技赋能。利用“中国眼谷”科创平台,集聚100多家与近视防控密切相关的高精尖企业,加快近视防控药、械等相关设备的研发、转化和生产。
五是人才培养。温州医科大学在全国首创建立眼视光医学专业,目前已培养5000多名眼健康领域专业人才,推动全国33所高校设立眼视光医学专业,百余所高校开展眼视光高等教育。
一是全覆盖普查,数字化支撑,打造学生视力精密智控体系。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近视普查,创新开发全国首个集“筛、防、控、诊、治”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共完成10轮全市域、超百万、高时效的视力普查工作,构建“一生一档、档跟人走、不可修改”的学生视力健康档案。
二是全场景防控,标准化引领,探索学生近视防控标准体系。投入校园视觉环境改造经费3.33亿元,完成教室灯光改造2.78万间,置换可调节课桌椅46.1万套,配置护眼交互式多媒体0.85万台。在全国率先将眼健康知识融入体育、科学等不同学科中。
三是全方位联动,闭环化管控,完善学生用眼科学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百场宣讲进校园”“百名博士下基层”“百万基金助光明”等系列爱眼行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开足开齐体育课时、每天30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堂教学电子产品规范使用等规定。深化体教融合,以超常规力度推广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国球护眼球”等视觉追踪类项目。
湾塘小学是一所边疆、民族、乡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教育、体育和近视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体育为抓手,抓实近视防控工作,促进“五育并举”落地见效,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近3年来,全校536名学生没有一个“小眼镜”,学生视力均为5.0及以上。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和“学生每天课外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用好用足课间休息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下课铃一响操场瞬间被“点燃”,学生们在绿水青山环抱的校园中锻炼身体:女生盘起腿跳“编花篮”;男生组队打三人篮球;乒乓球台前,孩子们排着长龙打擂台。孩子们每天锻炼时间均在3小时以上。同时,学校创新开展绿色课堂,把音乐、美术、阅读、科学等课堂搬到山间河畔,让学生们在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学习。
学校认真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因地制宜合理搭配膳食,让学生吃好、吃得健康。中餐和晚餐保证“四菜一汤”,严格控制糖、油摄入量,让孩子们多吃牛肉、羊肉等富含锌的肉类,多吃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早餐和运动后加餐让学生多吃鸡蛋,周末放学和假期放假给学生发鸡蛋在回家的路上吃,增强体质让学生“壮起来”的同时,也保护了视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新生一入学就开展健康行为养成专题教育,建立五、六年级学生“一对一”帮带新生机制,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基本生活技能,逐步养成每天6:30准时起床、6:50—7:20全体学生早操跑步、12:30—13:30午睡、21:00熄灯睡觉的作息习惯,保证所有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在10个半小时以上。
学校严格执行“严禁学生把手机带进校园”的纪律要求,除了上课使用电子白板和信息技术课外,学生其他时间几乎与电子产品“绝缘”。
学校不聘请保洁员,利用文化课间隙,由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清垃圾、扫厕所、清理洗手盆、整理宿舍内务等劳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包饺子、包粽子、蒸苗家花米饭等特色劳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受教育,从而爱上劳动。
学校明确专人负责视力筛查监测工作,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次视力精准筛查,邀请专家开展一次针对性指导,向家长反馈一次视力筛查情况。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